本報通訊員 楊子昂 蔣沛含
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金河村中溝灣,山巒層林盡染。遠眺雅礱江,碧綠的江水緩緩向東注入長江主要干流金沙江。
2023年12月30日,攀鋼重點工程——中溝灣尾礦庫第一次熱負荷聯動試車成功,標志著這一四川省重點建設項目建成。
中溝灣尾礦庫從開工建設到聯動試車,僅用25個月,比計劃提前了3個月,攀鋼用實際行動守護著“一江碧水向東流”,用責任擔當助力牢牢筑就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主動作為有擔當
尾礦庫是礦山生產穩定的核心要素,更是不可或缺的環保設施。此前,馬家田尾礦庫是攀鋼攀枝花礦區唯一的尾礦庫,已經服役50年。隨著攀枝花地區不斷發展,馬家田尾礦庫周邊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出現居民小區、交通設施和企業廠房等,繼續使用存在安全風險。對此,攀鋼義不容辭扛起保護環境的責任擔當,按照應急管理部和四川省政府、攀枝花市政府相關要求,于2020年12月底將馬家田尾礦庫提前閉庫。
盡快建設好新尾礦庫,安全放置尾礦,是事關生態環境保護、事關攀鋼生死存亡、事關地方經濟發展的大事,成了攀鋼的頭號工程項目。2018年初,攀鋼礦業公司啟動新尾礦庫選址工作,開展擬定中溝灣尾礦庫等作為馬家田尾礦庫接替庫項目可行性研究,形成可行性研究報告方案提交攀枝花市政府。同年8月10日,攀枝花市政府同意將中溝灣尾礦庫作為馬家田尾礦庫接替庫。2019年—2020年,經攀鋼充分論證,確定中溝灣尾礦庫為馬家田尾礦庫接替庫的備選尾礦庫。2020年12月11日,中溝灣尾礦庫工程通過鞍鋼集團立項審批,被列為國家重大工程項目。
科學施工保工期
中溝灣尾礦庫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金河村,總有效庫容為8533萬立方米,攀鋼投資達14.3億元,工程建設周期至少需要28個月。為此,攀鋼與攀枝花市共同確定了利用豐源礦業現有的牛場坪尾礦庫作為臨時過渡,但受庫容等因素影響,僅能使用3年。新尾礦庫工程建設迫在眉睫。攀鋼礦業公司協同承擔工程建設的工程公司特種分公司于2021年2月份進場,做好先期準備工作。
中溝灣尾礦庫周圍散住著96戶彝族農戶,項目建設涉及到農戶的征地搬遷以及賠償等問題,必須妥善解決。在資源開發利用中,攀鋼堅持將“發展一片產業、帶動一方經濟、造福當地百姓”作為順利推進尾礦庫建設的根本保障。于是,攀鋼礦業公司接替庫建設小組成員陳世攀帶領同事,挨家挨戶反復做工作,爭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為解決村民的生計問題,攀鋼出資將村民進出村的機耕路擴建為近3公里的瀝青路;同時,在工程建設中,雇傭村民從事公路狹窄區域交通指揮等工作。
“萬事俱備,不曾想在節骨眼上又發生了變故。”攀鋼礦業公司接替庫建設小組成員顏曉東說。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規定禁止在長江干流岸線3公里范圍內和重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尾礦庫。雅礱江屬于長江重要支流,而中溝灣尾礦庫下游攔砂壩坡腳至雅礱江邊直線最短距離約為724米,不能滿足長江保護法要求。
攀鋼再次彰顯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做出對尾礦庫攔砂原壩址上移343米重大調整,上報國家備案,以實際行動落實長江保護法要求。2021年11月份,壩址上移工程破土開建,此時,馬家田尾礦庫已停止尾礦排放11個月。
“除去汛期兩個月,考慮到還有其他因素影響,留給工程建設的時間太少了。”攀鋼礦業公司接替庫建設領導小組負責人說,工程建設迫在眉睫,必須全力以赴搶進度。
建設新尾礦庫要經過項目備案、水土保持、安全預評價、安全設施設計、地震安全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地災評估、行洪論證與河勢穩定評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程序,并取得土地農轉用等各種手續后,才能合規開建。“各種審批手續都要經過四川省自然資源廳下屬的用途管制處、利用處、執法局、規劃局等十幾個處室的技術審查和正式審查后,方可報四川省自然資源廳會審會、用途管制處處務會、廳務會審查,最后經過四川省政府常務會審議同意后辦理,每個月大半時間都在省自然資源廳協調加快推進土地農轉用審批。”負責此項工作的陳世攀說。在陳世攀和同事們的努力下,繁瑣的審批工作高效率辦結,為加快工程建設創造了積極條件。
整個新尾礦庫土石量達340多萬立方米,再加上3座隧洞8600米的工程量等,壓力前所未有。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施工人員科學、創新施工。
一是就地取石。該施工組就近從庫區削山取石約270萬立方米,既滿足了筑壩石料需要又節約了成本。
二是優化工藝。尾礦管線要穿越5、6、7號3座隧洞。針對每座隧洞施工中的涌水涌砂、軟巖變形、巖爆等地質難點,該施工組優化挖掘方案,采取進、出口雙向掘進、“超前地質預報”“爆破振動監測”“圍巖變形觀測系統”等先進施工技術,確保隧洞按期貫通。如5號隧洞部分地段離鐵路僅有70多米,不能實施爆破,給施工帶來極大挑戰。該施工組通過優化水磨鉆施工工藝方案等,破解巖石破碎施工難題,比計劃工期提前42天。
三是開展創新。該施工組根據實際,創新自制運送材料平板車,工期較傳統方法縮短一半,還節約了數萬元的機械費用。
最終,攀鋼僅用25個月就高質量完成新尾礦庫建設,刷新了同類型尾礦庫建設紀錄。
生態建設繪底蘊
新尾礦庫的工程建設不僅考量著攀鋼的工程基建能力,而且考量著攀鋼保護環境的治理能力。
在新尾礦庫庫區南北兩側應急道路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邊坡栽種樹木。在現場跟蹤施工的顏曉東說:“我們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新尾礦庫工程建設中,同步實施環保工程,整個庫區環保設施投入占總工程投資的1.73%。”
攀鋼礦業堅持覆綠同步,規劃實施庫區綠化工程和邊坡治理,堅持閉環管理;先期種植灌木及播撒草皮種子,后期將種植樟樹、金葉女貞、畫眉草等適合中溝彎土質的植物,喬、灌、草等相結合,形成綠色立體防護網,涵養水源;嚴格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建設項目中的水土保持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制度,各類施工活動嚴格限定在施工范圍內,做好生態環境保護,贏得了當地政府及村民的肯定。
此外,攀鋼礦業堅持廢水再利用,在庫區底部鋪設防滲透工程膜面積約29萬平方米;同步建設庫區壩下滲水回收系統和回水回收工程,將廢水雨水回收再利用。
“我們還配置了先進的在線自動安全監測系統等裝置,可以實現全天候自動檢測監控,目前在加緊調試。”顏曉東說,“要牢牢鎖住尾礦漿,確保不讓一滴污水進入雅礱江,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鋼鐵釩鈦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攀鋼正為實現“一江碧水向東流”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