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達州鋼鐵煉鋼廠通過實施小規模的改造項目,成功節約成本并顯著提升效益。例如,一項投入不足千元的創新舉措,便能撬動年綜合效益超過2千萬元,為企業的降本增效提供了全新解題思路。
走進煉鋼廠轉爐車間,操作工王師傅指著新改造的鋼包加蓋裝置感慨:“以前敞著口的鋼包,鋼水表面結著厚厚一層渣殼,既影響鋼水質量,又降溫很大,現在就像給鋼水穿上了一層保溫外衣。”經過改造,實現了全流程“無裸露”作業。數據顯示,改造后通過鋼包加蓋系統的應用,空鋼包溫度顯著上升300余度,有效減少了鋼水溫降20攝氏度,提高了鋼包的熱穩定性。“每降低1攝氏度出鋼溫度,噸鋼綜合成本就能節省1元。”煉鋼主任工程師王松透露,僅此一項年節約成本就達1600萬元。
在鋼包車底吹系統改造現場,技術組通過優化管道走向布局和優化閥門類型及安裝方式,將氮氣壓力波動控制在正負0.05MPa以內。“過去底吹不通時,合金就像湖心島一樣浮在鋼水表面,既浪費合金,又可能造成鋼水成分偏析,影響鋼水質量。”爐長王禮祥介紹。
目前,吹通率已達到100%,硅錳合金的收得率提升4.5%,極大地保障了鋼水的質量,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這項投資不到千元的改造,通過實施降低合金噸鋼成本消耗的控制方法,合金消耗量的降低直接影響噸鋼成本下降6元,預計年節約成本可達2400萬元。更關鍵的是鋼水成分中下限控制率從50%躍升至80%,使鋼材質量和性能更穩定。
兩項看似微不足道的改造,卻如多米諾骨牌般引發連鎖反應,不僅提升了經濟效益,更是綠色生產與質量管控上邁出的堅實步伐,為達州鋼鐵蓬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周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