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當——”燒結礦砸在給料機上的聲響,讓胡龍偉的眉頭又緊了幾分。
這個24歲的大學生站在燒結機旁,目光鎖住那臺渾身震顫的給料機。他知道,這臺每半年就要“罷工”的老伙計,此刻成了降本突圍的關鍵。
“換新設備要七位數,咱們能不能給它穿件‘盔甲’?”晨會上,小胡的突發奇想讓老師傅們愣住了。散會后他抄起卷尺鉆進設備夾縫,礦粉沾滿工裝也渾然不覺。三天后,一份手繪改造圖攤在車間主任桌上:在四個受力面加裝耐磨襯板,用 “局部加固”代替整體更換。
焊接的火花亮徹了三個深夜。當改造后的給料機重新轟鳴時,師傅老李摸著下巴嘀咕:“這襯板真能扛住?”回答他的是設備平穩運轉的180 天。如今這臺“鋼鐵戰士”已持續服役1.5 年,17.8 萬元的年度節約數字讓當初的質疑變成了豎起的拇指。
嘗到創新甜頭的胡龍偉,轉身又盯上了“脾氣暴躁”的環冷系統。他帶著攻關小組貓在70℃的檢修通道里,用手機拍下數百段設備視頻。“我找到辦法了!”年輕的臉上沾著煤灰,眼睛卻亮得驚人。八個月后,8.29萬元的皮帶費節約額,讓這個“攻關小組”在廠里出了名。
“降本不是做減法,而是用創新做乘法。”胡龍偉,這個榮獲2024年度“創新新人”獎的大學生,輕輕撫過照片里改造設備的合影。
遠處,新一批大學生正在他的筆記本上學習那些密密麻麻的改造手記——那里藏著一個傳統鋼鐵廠的青春突圍密碼。(晏芳 胡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