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视频一区在线播放,欧美日韩美女高清不卡视频在线播放,欧美色猫咪在线观看麻豆视频,日韩欧洲高清在线

首頁 >> 兩會建言錄

李寶犬委員建議: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
時間:2023-03-27| 編輯:張雨恬|【
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兩會報道組記者 劉經緯 報道
 
  氫能作為二次清潔能源在我國能源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2022年3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將氫能正式納入我國能源體系,明確氫能在國家能源體系和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戰略地位,并提出在風光水電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逐步擴大示范規模,探索培育“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
  2022年,全國風電光伏年發電量達1.1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這一發電量已接近同年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要發揮氫氣大規模、長時間存儲優勢,大規模部署電解水制氫儲能作為靈活性資源,在電源側和電網側跟蹤可再生能源波動性,靈活響應,削減系統中多余的功率,實現可再生能源時間、空間轉移,有效提升能源供給質量、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水平。為此,全國政協委員、包頭稀土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科研人員李寶犬建議,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
  李寶犬認為,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用氫難度較大。一方面,我國各地區氫能產業發展多處于示范階段,基礎數量嚴重不足,區域分布不均衡。截至2022年9月份,國內建成加氫站270座,主要分布于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占比超過50%。同時,加氫站建設成本較高,投入回報率低。另一方面,氫燃料電池多應用于商用車領域,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氫燃料電池車輛主要依靠政府補貼,應用端生命周期的購置成本、運營成本和處置成本也亟待降低。
  二是灰氫占比高、碳排放量較大。制氫方式主要包括電解水制氫、煤制氫、工業副產氫等。2020年我國煤制氫占比高達62%,可再生能源制氫占比僅為1%。在以煤炭作為制氫主要來源的情況下,碳排放水平與直接使用煤炭相差無幾,無法達到低碳的要求。
  三是氫氣儲運成本高。目前,國內普遍采用氣態高壓儲氫和長管拖車運輸方式,氫氣儲運成本約為20元/千克,占氫氣終端消費價格的50%。但氣態運輸儲氫密度低、壓縮能耗高,適用于日需求量在300千克以下、運輸距離較短的加氫站。隨著國內用氫規模的擴大、運輸距離的拉長,氫氣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仍會持續。
  針對上述問題,李寶犬委員建議:
  加強氫能源領域規劃布局。建議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部署,各省級政府制定氫能產業發展實施路線。立足于氫能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條件,研究探索“工業副產氫+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氫能冶金”全產業鏈發展的支持性政策;協同推進氫能制取、儲運、應用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有條件的地方打造“工業副產氫—氫能冶金+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氫能物流”等氫能應用產業示范園區,引領氫能與鋼鐵產業創新發展。
  加大氫能全產業鏈的試點示范與推廣。建議科技部充分考慮目前氫能全產業鏈技術不成熟等情況,以試點示范逐步帶動應用。圍繞氫儲能、交通、工業等多元化應用,設立氫能領域科研專項,加快探索氫能發展路徑。借鑒國際示范經驗,支持建設一批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綜合應用示范基地,通過風光離網化、規模化降低制氫成本,鼓勵“風光氫儲融”一體化、“油氫氣電”綜合能源站等創新發展模式。
  提升氫能科技創新水平,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建議工信部、科技部聚焦氫能領域“制、儲、運、加”關鍵核心技術,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集中資源推進設備、材料、零部件等共性技術開發和中試。建立氫能自主化重大技術裝備評定制度,列入“能源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在能源項目建設中推廣應用,并給予相關單位研發費用及稅收優惠。鼓勵本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技術合作,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產供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