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樊三彩
編者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在這次會議上,“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提高財政赤字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等諸多熱點提法涌現,引發廣泛關注。《中國冶金報》將從鋼圈人士視角,第一時間解碼此次會議,并邀請專家圍繞相關熱詞展開解讀,以饗讀者。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哪些看點?
對鋼鐵行業有哪些指導意義?
山西晉南鋼鐵集團總裁張天福:
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我們企業未來發展錨定了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作為企業負責人,我們要把會議精神全面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經濟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
會議提出,科技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們將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投入,超前布局符合集團綠色低碳戰略的科研項目。通過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示范,聚焦大數據、大模型等“人工智能+”行動,進一步提質增效,培育未來產業競爭力。我們將規劃建設光伏電站、電解水制氫制氧和儲能項目,力爭早日實現長流程鋼鐵企業“1噸鋼1噸碳排放”的目標。
面對挑戰與機遇,我們將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在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全國人大代表,泰山鋼鐵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永勝:
即將實施的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非常及時且有針對性,是解決目前全社會流動性問題的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二十二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斯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要求進一步明確了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中國二十二冶堅定不移走科技創新發展之路,致力于打造“品牌科技、高端科技、效益科技”。中國二十二冶聚焦冶金建設、裝配式建筑、高端鋼構、大國重器等優勢領域,深度參與國家級重大項目研發,打造細分領域“單項冠軍”和行業內獨占鰲頭的先進技術;創新拓展多向模鍛、預應力鋼絲纏繞等核心技術多元應用場景,自主研發鋼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鋼結構深化設計軟件,打破國外壟斷。我們將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做好科技創新大文章,為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四川冶控集團黨委書記周志東:
通過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央釋放出3個強烈的信號:一是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改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二是將發力“穩住樓市股市”,并且提出了關于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的新政策;三是將實施“硬投資”“軟建設”雙重發力的政策。
這3項政策的疊加效應目前已經顯現:近期中國股市及期貨市場已聞聲上漲,一系列利好政策必將激發市場主體的投資熱情。相信新一輪的固定資產投資熱潮將與春天一起回歸,帶來新一輪建筑用鋼需求,為鋼鐵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鑌鑫鋼鐵副總經理于原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諸多新提法,反映了中國政府在面對復雜國內外經濟環境時的積極態度。例如,首次提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14年來首次轉向“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表明政府有意通過財政和貨幣手段來刺激經濟增長,增強市場信心。同時,這種政策組合有助于緩解企業的融資壓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從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又如,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意味著中國將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我認為,這是順應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的必然選擇,有助于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這些新提法旨在通過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注重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我認為,這些政策的方向是正確的,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見到成效,同時,對于鋼鐵行業加快高端化轉型非常有利,那些生產低端產品的鋼鐵企業未來幾年可能將非常艱難。
全國人大代表、方大萍安鋼鐵環保部部長溫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針對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制約,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既是對鋼鐵行業的大利好,也為行業發展指引了方向。
一方面,鋼鐵行業需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雙贏。另一方面,鋼鐵企業要關注需求變化趨勢,主動對接、引領下游行業新需求,拓寬綠色低碳鋼材應用領域,把政策利好轉化為發展效益。
全國人大代表、柳鋼集團檢測計量中心化學分析室化驗工楊正平:
剛落幕的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未來經濟發展的航向。
會議明確,要抓好“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任務,科技創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要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引擎,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為新時代的產業工人,我們應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適應智能化、數字化的工作環境。同時,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培養創新團隊,以科技為先導,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創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經濟之舟,正乘風破浪。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央的精準部署與全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經濟將續寫輝煌。
全國人大代表、撫順特鋼股份技術中心高溫合金二室科研員王艾竹: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想法和部署非常務實,從宏觀政策、市場環境優化等多方面著手,為民營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一系列務實的規劃與部署,讓我深切感受到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重視與關懷,給予了民營企業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與發展動力。我們堅信,在這樣良好的政策環境下,只要勇于創新,民營企業定能在經濟浪潮中乘風破浪,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