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兩會報道組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根據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1286.6萬輛,占全球市場的70%以上,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電池需求達到1243吉瓦時,2030年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持續擴展,鋰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逐漸面臨瓶頸,而固態電池作為潛在替代技術展現出了更優的性能,并在軍工、低空經濟、機器人、消費電子等領域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圖為劉懷平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昆侖互聯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懷平認為,我國在固態電池的關鍵材料研發上已取得一定進展,但固態電池技術發展仍面臨很多難題,亟須加大對核心技術研發的力度,突破固態電池產業化過程中面臨的技術壁壘。
為此,就支持固態電池核心材料技術研發,劉懷平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快固態電池核心材料技術攻關。針對固態電池技術中的關鍵材料問題,如固態電解質、正極和負極材料等,鼓勵新興小企業加快新材料研發,實現快速產業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支持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帶頭攻克固態電池核心材料技術難關。
第二,推動固態電池產業鏈平臺建設。鼓勵固態電池企業加大對生產工藝、設備制造和材料研發的投入,推動全產業鏈的技術整合與協同創新。同時,鼓勵融入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進一步促進固態電池產業鏈平臺的建設。
第三,加強固態電池技術標準體系建設與行業合作。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術服務商等多方建立技術聯盟,共同推動固態電池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同時,建立統一的固態電池技術標準體系,確保技術和生產流程的標準化。
第四,出臺政策引導固態電池產業化發展。出臺專門的扶持政策,提供研發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鼓勵創新企業和科研院所加快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進程。同時,鼓勵金融機構為固態電池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融資產品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