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生態環境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李天威出席發布會,介紹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相關工作進展。生態環境部宣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裴曉菲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提問。
其中,李天威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完善政策支持,拓展環保績效應用場景,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扶優汰劣,讓環保投入高、績效好的企業享受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具體內容節選如下——

新聞發布會現場
答記者問

每日經濟新聞:我們注意到近日生態環境部大氣司有關負責同志在鋼協六屆七次會員大會上講話時表示:“請大家放心,我們絕不會讓環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業吃虧,也不會讓環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業受益”。請問,生態環境部將采取哪些具體行動來落實這一目標?
李天威:感謝你的提問,我個人理解對干事來說,自身想不想干、真不真干、積極主動干還是被動消極干大不一樣,誰當老板都得思考這個根本問題。
藍天保衛戰的宏圖早已經繪就,關鍵是干的怎么樣,成就取決于決心+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保大會上強調,要處理好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這些年,我們實際上是堅持兩手并用,一手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大氣環境,讓不想治污不行。另一手創新管理思路,綜合運用金融、價格、財稅、環保差異化管理等政策,激發大氣污染治理的內生動力,想擋你治污都攔不住,這樣的效果就是我們所希望的。
所以這些年我們也是從各個角度、各個領域,極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績效提升。例如,在價格方面,我們出臺了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電價政策,指導地方制定了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差別化的電價、水價。在財稅方面,中央和地方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對改造項目予以支持,完成改造的企業還能享受環境稅、購置稅等減免優惠政策。在環保監管方面,落實超低排放和環保績效A級企業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不停產、不限產,環保檢查“無事不擾”,保障綠色、優質產能能夠盡量發揮。
正是這一系列的措施,應該說推動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很多企業綠色轉型和利潤增長實現了同頻共振。根據中鋼協統計數據,全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業的利潤率比其他企業高出了1.7個百分點,我們以南京鋼鐵為例,近幾年這家企業獲得中央和省級大氣專項治理資金1億元用于改造,改造后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每年減免環境稅大概5000萬元、差別電價1.2億元,同時,這家企業產品結構也進一步優化,綠色發展的動力更加充足,應該說實現了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2024年這家企業的凈利潤25億元,盈利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污染治理、保護環境、履行社會責任者,真正得到了實惠。
下一步,我們還將從四個方面持續的健全長效機制:
一是強化技術引領。建立以環保績效分級為引領的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體系,制定分行業基于績效水平的大氣污染治理可行技術目錄,動態更新、迭代升級,實現技術減排。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拓展環保績效應用場景,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扶優汰劣,讓環保投入高、績效好的企業享受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三是突出標準引領。對整體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行業,逐步將超低排放要求轉化為強制性排放標準,以標準倒逼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四是強化執法監管。對環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業加強執法監管,對存在偷排、漏排、弄虛作假等主觀惡意違法行為的企業依法依規嚴厲處罰,提高違法的成本。
此外,李天威在回答中國青年報與海報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將聚焦鋼鐵等重點行業以及大宗貨物運輸這些重點領域的協同減排,推進鋼鐵等重點行業大宗貨物的清潔運輸,推動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