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楊悅 報道
武鋼 供圖

圖為交流會現場
3月13日,第十五屆中日鋼鐵業環保節能專家交流會在武漢召開,以深化中日兩國鋼鐵行業在低碳環保技術領域的交流互鑒,促進共同進步。
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日本鐵鋼連盟常務理事伊吹隆直分別作為中日代表團團長出席會議并致辭。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澤啟、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一鳴作為協辦單位領導發表致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超,神戶制鋼所鋼鋁事業部事業戰略部CN組經理兼總部安全環境部環境防災組課長高椋規彰分別擔任中日代表團主持人。來自中日兩國的行業專家、學者及相關媒體代表等共計100余人參加了此次交流會。

圖為姜維致辭
姜維表示,中日鋼鐵環保節能交流會已走過十九載春秋,搭建了兩國節能環保技術交流的橋梁,累計100余份凝聚了雙方智慧的技術報告以及豐富的現場參觀、研討和交流,啟發了彼此的思路,推進了彼此環保節能技術進步,增進了雙方了解,向世界展現了中日鋼鐵做好環境保護的決心。這都真正體現了科學無國界、造福全人類的崇高境界。
姜維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鋼鐵業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之一。中日兩國乃至世界各國的鋼鐵同仁聚焦綠色低碳,紛紛加大資源投入,部署展開了一系列綠色低碳相關工作以及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中國鋼鐵工業積極將低碳發展理念付諸行動,包括積極推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工程改造、大力推進極致能效工程、推動低碳八大關鍵共性技術取得新進展、提升中國鋼鐵綠色低碳軟實力,并在推動光伏、風電等能源替代及加大鋼渣等資源循環利用率方面均取得突破。中國鋼鐵以一系列實際行動詮釋了綠色低碳先驅者的作為與付出,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得到世界同行的積極評價。與此同時,日本鋼鐵COURSE50和SuperCOURSE50項目,長達近20年的堅持不懈,取得的成績也給我們留下深刻影響。
“逆全球化浪潮的興起,以及鋼鐵行業面臨的巨大綠色低碳轉型壓力,需要中日鋼鐵攜手同行,共同圍繞節能環保技術進步做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工作。中方呼吁,處于引領位置的中日鋼鐵,進一步加強在節能環保領域的合作,加速技術創新,攜手共創世界鋼鐵更加美好的明天。”他說。

圖為伊吹隆直致辭
伊吹隆直表示,再次在中國跟各位專家代表相見倍感欣喜。此次交流會對其而言是一個寶貴的契機,特別是此次交流會后的企業考察對于日方代表了解中國鋼鐵業的真實發展情況相當重要,令其充滿了期待。當前,碳中和浪潮正加速改變中日兩國鋼鐵業的發展格局,本屆交流會著眼于節能環保先進技術,深化兩國在低碳環保領域的合作,具有戰略性意義。

圖為宋澤啟致辭
宋澤啟表示,武鋼自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179.6億元,實施了190個項目,全面完成了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企業達到環保績效A級。期待通過此次交流會,繼續深化中日兩國鋼鐵業友誼,汲取先進理念,促進技術創新,挖掘合作機遇。

圖為劉一鳴致辭
劉一鳴表示,中冶南方依托“國家鋼鐵生產能效優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通過開發先進冶煉工藝及裝備等,全方位推動鋼鐵行業實現極致能效。期待以交流會為紐帶,進一步加強中日專家在聯合研發、技術標準對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
來自中國寶武中央研究院、首鋼技術研究院、JFE鋼鐵公司鋼鐵研究所等的多位專家代表圍繞短流程低排放薄帶鋼生產技術,鋼鐵廠燃料、電力和蒸汽供需等主題展開專業技術交流,并與與會學者積極答疑互動。各位專家學者妙語連珠、智慧交鋒,答疑互動現場滿座高論、百家爭鳴。
交流會結束后還召開了記者見面會,姜維、馮超與伊吹隆直、高椋規彰分別作為中日代表團代表出席,總結本屆交流會整體情況并進行記者答疑。翌日,兩國參會嘉賓還到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參觀考察。

圖為交流會現場
精彩花絮

圖為馮超作為中方代表團主持人主持會議

圖為高椋規彰作為日方代表團主持人主持會議

圖為中國寶武中央研究院低碳技術總監、首席研究員劉穎昊做題為《中國鋼鐵EPD平臺和低碳排放鋼實踐》的報告,詳細介紹了中國鋼鐵行業EPD(環境產品聲明)平臺工作當前進展以及低碳排放鋼評價方法基本情況,并表示日后還將圍繞低碳排放鋼標準積極推動達成國際共識。

圖為日本鐵鋼連盟國際環境戰略委員長、日本制鐵公司環境政策企劃部部長代理堂野前等做題為《-大力推廣綠色鋼鐵-一般社團法人日本鐵鋼連盟綠色鋼鐵指南-世界鋼鐵協會監管鏈指南》報告,表示日本想要實現“2050碳中和”目標,就需要在過渡時期內拓展綠色鋼鐵市場;日本鐵鋼連盟正在與當地政府合作,以增強公眾意識并刺激對綠色鋼鐵的需求;等等。

圖為江蘇沙鋼鋼鐵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馮慶曉做題為《沙鋼超薄帶技術生產實踐及產品應用》的報告,圍繞超薄帶技術節能減排優勢、沙鋼超薄帶發展及突破、超薄帶典型產品及應用等內容展開介紹。

圖為日本制鐵執行顧問、日本氫煉鐵財團產業聯盟(GREINS項目)技術顧問村上英樹在做題為《日本鋼鐵工業碳中和轉型的技術挑戰》的報告時介紹,日本鋼鐵工業通過COURSE50項目實施氫還原煉鋼工藝研究,還基于從COURSE50項目中收獲的技術啟動了軌道技術開發項目(GREINS項目),以實現本土鋼鐵制造的碳中和。

圖為首鋼技術研究院主管研究員李勁松做題為《首鋼長流程極致能效應用實踐與展望》的報告,從首鋼集團整體概況及發展理念、首鋼極致能效探索與實踐、極致能效與低碳技術展望3個方面展開介紹。

圖為JFE鋼鐵公司鋼鐵研究所信息物理系統研究開發部組長鈴木勝也做題為《鋼鐵廠燃料、電力、蒸汽供需指導系統》的報告,表示為了減少能量損失(燃料和電力等),該公司開發了應用信息物理系統(CPS)的指導系統,目前已應用于日本的鋼廠(福山、倉敷),通過有效利用副產煤氣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圖為中鋼集團天澄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姚群做題為《中國鋼鐵燒結煙氣減污降碳技術進展》的報告,從中國鋼鐵燒結大氣環保概況、中國鋼鐵燒結煙氣減污降碳技術簡介、中國鋼鐵燒結煙氣超低排放工藝3個方面展開詳細介紹。

圖為日本制鐵公司環境政策企劃部主干加藤文隆做題為《利用鋼鐵副產品創造藍碳的舉措》的報告,介紹藍碳是指通過海洋生物的作用(貝殼形成、珊瑚等),吸收到海中的碳,海藻場藍碳生態系統在日本作為一種有效的減碳措施受到關注。

圖為第十五屆中日鋼鐵業環保節能專家交流會記者見面會現場

圖為中方代表團代表在記者見面會回答日媒記者提問時言之有物、對答如流

圖為日方代表團代表在記者見面會準備回答中媒記者提問時從容不迫

圖為與會嘉賓在交流會現場認真學習交流

圖為交流會結束后與會嘉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