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五礦“大干60天,沖刺全年旺”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十九冶G59高速新新段項目團隊堅定信心,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搶進度、保節點,承建的該項目煙竹寺2號大橋于11月14日順利實現雙幅貫通,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
G59高速項目新新段(SY-3合同段)地處湖南邵陽市武岡市與新寧縣境內,全長13.56千米,目標控制性工程煙竹寺2號大橋,位于鄧家鋪聚寶村,全橋長448米,共11跨。橋梁上部結構采用40米預應力混凝土先簡支后連續T梁,下部橋墩采用柱式墩,橋墩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主墩最大高達52米。
煙竹寺2號大橋作為G59高速項目新新段的關鍵節點工程,是全線第四座實現貫通的橋梁。該橋梁的順利貫通,不僅打通了項目建設的“任督二脈”,為全線路面橋梁、交通工程安全設施以及機電工程作業開辟了至關重要的運輸通道,而且為譚公嶺大橋、趙家灣大橋后續的架梁作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節點達成,建設邁入新里程
回顧煙竹寺2號大橋的建設歷程,每一個節點都凝聚著建設者的汗水與智慧。
2023年7月18日煙竹寺2號大橋正式開工;12月6日順利完成74根樁基施工,困擾項目施工進度的攔路虎“水上施工”難題被成功攻克;2024年1月1日,大橋施工進入下部結構施工階段,刷新“進度條”;9月30日下部結構施工完成,正式進入梁板架設階段,施工按下了“快進鍵”;11月14日,大橋順利實現雙幅貫通,步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后續,煙竹寺2號大橋將全面進入橋面系施工階段,預計2025年4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為保證T梁高質高效安全架設,項目部超前謀劃,精心布置,先后克服高墩施工難度大、安全管理態勢復雜、高空作業安全風險大、架橋質量控制難等困難,不斷加強精細化管理和標準化施工,優化施工組織方案,強化安全質量管控機制,確保橋面高寬及線形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
攻克重重難關,匠心筑通民生橋
高墩施工“難”。煙竹寺2號大橋最高橋墩高達52米,為本標段施工難度較大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因此,該座橋梁3號~7號高墩采用提升式模板和翻模施工方法,3號、5號、6號采用墩梁固結方式與上部結構連接,而系梁、蓋梁則通過預留孔穿鋼棒搭設支撐平臺的方法進行施工,極大地加快工程進度,有效提高現場施工效率。
安全管理“難”。項目施工便道與村道在橋下交匯,存在高墜、物體打擊、交通事故等多種風險,安全管控難度大。項目部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制度,派專人對現場進行全過程監督值守,實時監測水庫水位,并在橋下設置封閉警戒區、安全防護棚,橋面濕接縫設置防墜網和防護板雙重防護,臨邊安裝定制護欄等措施,確保作業人員及周邊往來居民安全。
質量控制“難”。煙竹寺2號大橋橫跨洪石水庫,不僅墩身高、橋面風力強勁,并且會受到暴雨、大風、濃霧等多種不良天氣條件的影響,極大地加劇了施工環境的復雜度,從而給架橋機架梁作業質量控制帶來挑戰。為此,項目部在預制梁體時,嚴控原材料與工藝,保證強度、尺寸達標;在橋梁架設時,采用先進測量定位技術,精準監測調整梁體高程與軸線偏差;針對惡劣天氣制定應急預案,超風速則停工作業,徹底消除T梁架設中的質量隱患。
煙竹寺2號大橋的建設,不僅是一項交通工程,更是一項民生工程,它的建成通車,將極大地改善湘西地區的交通條件,方便群眾出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未來,項目部全體成員將接續奮斗,全力沖刺四季度,保質保量完成下一個目標任務,助推湖南高速公路建設再譜新篇。(陳曉宇、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