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9日下午19:30,伴隨著隆隆的卡車聲,從山西某大型鋼企運來的高爐鼓風能量回收透平同軸機組轉子等關鍵部件,抵達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鼓”)臨潼工業園區。
一場“超”極速履約戰拉開序幕——
當晚,技術人員連夜拆卸設備,展開深度檢測。
至3月3日23:30,設備轉子、承缸的動靜葉片已煥然一新。
3月4日21:40,轉子密封片更換、組裝完成,精加工隨即展開。
3月6日22:00,高速動平衡試驗完成,檢修工作全面結束。
3月7日00:30,包裝完好的設備與陜鼓安裝服務人員一道,星夜兼程,奔赴用戶現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作為國民經濟支柱領域的連續生產型企業,陜鼓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協同聯動的戰斗堡壘作用,僅用6天時間就完成了山西這家大型鋼鐵企業1#高爐鼓風能量回收透平同軸機組(BPRT)的轉子、承缸等20多個部件修復及備件更換任務,一舉將國內同類型機組的檢修項目履約周期由18天壓縮至6天。陜鼓以其超預期、超常規的“極速”履約,展示了對用戶需求的高度關注和“大國重器”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形勢嚴峻,陜鼓檢維修項目團隊用技術手段對用戶設備進行檢測后,發現需更換的備件緊缺、檢修項目繁多、任務復雜,時間緊迫。作為保障大型鋼鐵企業節能環保高效核心設備的BPRT機組停機一天,每天僅電費一項用戶就會面臨近十萬元的經濟損失……用戶的需求就是命令!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陜鼓多部門聯動協同,匯聚起強大的先鋒力量,圍繞項目檢修開展保履約、保落實的各項攻關。
“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一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硬仗。我們保證完成任務!”陜鼓西北區客戶服務人員李立杰斬釘截鐵地告訴用戶。
要完成挑戰,一切都要提前!機組還未進廠,陜鼓加工車間已提前兩天完成27件動葉片部件的精加工搶制;陜鼓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遠程故障服務監測系統提前給出科學精準的機組故障診斷報告;陜鼓供應鏈團隊提前積極協調資源、做足預案;車間內,一支專業人員組成的檢維修團隊早已做好準備,只待機組進廠。這6天,對于陜鼓而言是以分鐘計時的,碳環密封組件、軸套、密封體的調配,轉子、承缸等動靜葉片部件的檢測及更換組裝,轉子更換全部密封片并車削加工,高速動平衡試驗……所有部件的總裝及調試均精確無誤,所有工序均無縫銜接。
“3月2日,用戶打電話來詢問進度時,我們告訴他葉片已經開始組裝了。用戶感到非常驚訝,陜鼓居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項目推進到不可思議的程度。”陜鼓系統服務事業部項目交付部部長冀永剛說。通過采取優化生產流程、調整作息班次、制訂應急預案等措施,陜鼓真正跑出了“超”極限履約的“加速度”。
據了解,面對疫情防控嚴峻壓力,為助力用戶疫情期間不停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陜鼓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于大年初四就開啟了復工復產的加班模式,先后為中國寶武、河鋼、建龍鋼鐵、中石化等30多家企業的連續生產做好及時、快速支持與保障,履約率達100%。截至2月份末,陜鼓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97%,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04%,實現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事實上,強大的服務能力源于陜鼓“能量轉換設備制造、工業服務和基礎設施運營”三大業務板塊的超前布局。通過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遠程服務監測系統和“1+2+N”的服務智能化平臺,陜鼓千余名技術專家形成強大的全體系技術支持,線上監測、診斷、解決用戶裝置運行問題,智能化的“保姆式”工業服務為疫情期間客戶的復工復產保駕護航,也促進了中國工業向高端、高效、智能、綠色的高質量發展。同時,陜鼓300多個工程項目已涵蓋冶金、硝酸化工、工業氣體、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生物質發電、熱電聯產等領域,并延伸至“一帶一路”海外市場。目前,陜鼓已在國內投資、建設、運營了20個氣體、水務等公司,實現了少人或無人值守,為客戶持續降低運營成本,創造價值。
“在以‘成就客戶’為核心的服務型制造轉型實踐中,陜鼓始終與客戶同頻共振、并肩前行。特別是‘戰疫’期間,陜鼓時刻關注客戶動態和需求,及時精準響應,調動一切有效資源,全力、全方位服務客戶,為流程工業領域產業鏈上下游客戶提供分布式能源領域系統解決方案和系統服務,助力用戶復工復產,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貢獻陜鼓力量。”陜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表示。
本報記者張苓 通訊員 屈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