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3月21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冶金行業分會、中鋼網、鐳目公司聯合主辦的2025年數智鋼鐵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本次論壇以“數智賦能,精益增效”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鋼企代表,以及馬來西亞STEEL WORLD(鋼鐵世界)等國際合作伙伴、行業協會專家、技術精英及媒體代表等百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與精益制造的未來。嘉賓圍繞“鋼鐵產業‘十五五’發展規劃展望、鐳目信息化技術助力煉鋼廠實現精益管理、連鑄大包一鍵智能澆鋼平臺技術應用及成效”等相關話題展開分享。論壇過程中舉行了鐳目公司全流程智慧產線產品發布儀式。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冶金行業分會產業研究部項目總監李新宇在題為《我國鋼鐵產業“十五五”發展規劃展望》的報告中表示,在“雙碳”目標驅動下,鋼鐵行業面臨綠色轉型與效率提升的雙重挑戰;數智化既是技術升級的必然選擇,更是國家戰略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李新宇認為,行業轉型過程中,鐳目公司作為鋼鐵智能化領域的領軍企業,是政策導向的先行實踐者,該公司32年持續技術創新的積累,與“十五五”規劃強調的智能制造、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形成深度契合。
鐳目公司董事長田陸在題為《數智化助力鋼鐵企業實現精益管理》的主題報告中,深入介紹了鐳目公司引領行業變革的核心競爭力。他認為,鋼鐵業的智能化轉型需破解“黑匣子難題”,而鐳目公司憑借兩大法寶——傳感器技術與智能化模型,實現了煉鋼全流程的透明化科學管理,真正做到了過程可知、結果可控。針對鋼鐵行業普遍存在的操作規范化不足、數據孤島、協同效率低等痛點,田陸將精益管理的概念與鋼鐵生產制造科學結合,并創新性地總結出了鋼鐵生產的“新八大浪費”(事故率高、不靈活、設備故障、決策失誤、數據落地、會議冗長、崗位冗余、責任不清),闡釋了鐳目公司如何用智能傳感器和動態優化模型抵抗外部波動干擾,讓煉鋼過程從“經驗驅動”升級為“數據驅動”。
“全流程智能煉鋼項目的一些關鍵數據,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鐳目公司的技術已經為某大型鋼廠實現了巨大的效益。”田陸介紹說,“我們在某大型鋼廠取得的突破,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管理理念的革新。鐳目公司始終以‘透明化、標準化、可復制’為目標,助力鋼廠實現從‘人盯流程’到‘數據驅動’的跨越。”
優也科技副總經理、能碳首席專家金周做了題為《基于精益運營和數據驅動的極致能效綜合解決方案》的報告。對于把精益管理引入鋼鐵生產流程的思路,金周高度認可。他表示,精益管理是破解鋼鐵行業能效痛點的核心方法論,需通過全局視角重構能源與生產的耦合關系,將能源流視為“鋼廠動脈血液”,以數據驅動實現供需節拍動態平衡。在“雙碳”背景和鋼鐵行業自身發展規律的驅動下,鋼鐵企業亟須提升能效,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在此背景下,金周團隊提出了基于精益運營和數據驅動的極致能效綜合解決方案,以“精益運營、極致能效管控和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理念,這與鐳目公司所提倡的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數據模型為鋼企實現精細化智造的思路不謀而合。
中南鋼鐵煉鋼廠高級操作工朱遠堅在報告中分享了“連鑄大包一鍵智能澆鋼平臺技術應用及成效”。鐳目公司與中南鋼鐵合作研發的智能澆鋼平臺借助機器人及機器視覺技術,系統能夠精準執行大包滑板油缸、長水口的自動裝拆動作。同時,結合特制的工裝夾具,該平臺還能實現中包測溫取樣、添加覆蓋劑等關鍵步驟,從而實現了鑄機大包澆鋼過程的智能化、自動化。朱遠堅結合具體的數據和視頻畫面,為在場嘉賓展現了智能澆鋼平臺在中南鋼鐵煉鋼廠發揮的顯著作用。該平臺減少了人工操作,保障了人員安全,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生產效率。據計算,該智能澆鋼平臺自2024年7月1日在該煉鋼廠投產,截止到今年3月10日,共生產8946爐鋼,合計116.3萬噸,投入澆次成功率高,綜合效益達504.8萬元,已收獲多項專利及科技獎項。
該論壇特別設置的全流程智慧產線產品發布儀式將氣氛推向高潮。在現場嘉賓和廣大觀看直播的網友的見證下,鐳目公司全流程智慧產線產品正式發布。
當前,國際競爭格局加速重構,中國鋼企必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的選擇題,更是關乎行業存續的必答題。鐳目公司正以數字化技術為支點,助力中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競爭中構建新優勢,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章麗娟)